從寫完在那一天來臨之前這篇文章之後,總覺得這個球季有種揮之不去的沮喪,腦袋不管怎麼轉,球賽不管是輸是贏,總是一直在思考著一件事,球迷到底該做些什麼?球迷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然後今天在蘋果日報看到鯨迷在球場號召了一百多個人,灑彩帶、貼海報,為了拯救「他們的」球隊。發起人接受訪問的時候還說,如果中信球團沒有做出回應的話,他們不排除發起鯨迷抵制進場看球的訴求。然後他最後附註了:「雖然鯨迷本來就不多」。原本平靜的心情,看到他最後的附註的時候,突然有些激動逼到了我的眼角,也有些悸動酸了自己心的一角。是啊,他們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不管是被視為票房熱門的牛迷,還是還在找尋球迷熱情的鯨迷,在球場上奔馳的這群男人,他們的球隊就是『我們』的球隊。鯨隊怎麼輸的,牛隊怎麼贏的,在我們的眼裡都是通往我們理想的棒球殿堂帶來憂鬱的不滿足。也是因為知道自己終究會留下來,所以,得過且過的鄉愿雖是安撫著自己抽痛的擔憂,但是,這樣的無能為力卻也是拉扯著自己神經來看待場場上演的無可奈何。可以敲著加油棒扯破喉嚨為這群球員吶喊,卻是走出球場,關掉電視,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回想球賽的種種,然後,希望自己失憶忘掉某些自己在意的片段,然後,還是繼續催眠自己要快樂的看球。每看完一場球賽就多了很多的『然後』,然後,還是不快樂。
卻在今天,突然看到這群鯨迷走進球場,突然情緒找到了出口,也突然的,如釋重負。想通了,在400英呎的高牆內,我們開心的為『自己』的球隊加油,是球迷該盡的義務;同樣的,在400英呎的高牆外,我們試圖為『自己』的球隊找到它的缺口,也是身為一個球迷無法不去思考的議題。無法勉強自己不當個牛迷,同樣的,也無法掩飾自己當個牛迷的『不滿足』。而覺得牛隊的球團『過去』曾經很努力而感念的球迷也好,覺得牛隊的高層『現在』有很多制度層面要改進的牛迷也罷,都是在為『自己』的球隊吸收自己的喜怒哀樂之後,試圖取得一個自己支持這支球隊最佳的角度。
我們在這裡,都只是因為我們都有個名字叫「牛迷」。
前一陣子Nike為了世足賽拍了一系列的廣告,我其實搞不清楚這些在足球界的明星誰是誰〈根據icon情資指出:這位超級大明星就是傳說中的小羅纳度。欲知詳情請洽icon同學〉,但是,一直記得其中一支廣告是將一位球星幼時踢球快樂的模樣和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的重要比賽的身影重疊,他還是一樣開心的笑容,還是百分之一百踢進球之後最最激動的振臂。那支廣告的結語就是,「那就別長大吧」!是啊,有的時候,真想當個沒有長大的球迷,可以永遠一樣的開心,也只要贏球,就可以一樣是百分之一百最最激動的振臂。但是,長大可以變強、變壯、可以變勇敢、可以變堅強,也才可以進球場去『拯救』自己的球隊。就是因為也許什麼都撼動不了,所以,不放棄任何一個改變的可能性;也是因為也許什麼都不會被聽見,所以,要繼續狂吼下去。自己的心意,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球隊,自己坦然的堅持。
長大也許會搞丟自己的天真,但是,也會找到自己的力量。
在一個總是快樂打球的球隊,我這個要從頭開始學快樂看球的球迷,總是在自己為這支球隊感到沮喪的時候,想起阿福說的:「這個冠軍要獻給球迷,希望他們會開心」。也會想到劉總前一陣子提起無法責罵那些執行戰術失敗的牛員,因為他還來不及開口,所有的球員都靠過來圍著愧疚的同伴,拍拍他的肩,跟他說:「沒關係」!是的,為這些球員的未來而沮喪,是希望他們開心;為這些球員的處境覺得愧疚也沒關係的,我們都只是有點擔心明天可能不會更好。
因為這支球隊是我們的寶貝,這支球隊是『我們』的球隊,所以,我們都希望給彼此的,都是最好的。
既然這樣,那就長大吧!天真如果真的找不回來,就抬頭挺胸向前找到自己的力量!
延伸閱讀:
1. 鯨迷抗議事件之後 by 米果
2. 鯨迷怒吼看臺灣棒球 by 龍大
- Jun 05 Mon 2006 00:23
《我們的球隊》那就長大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